close

線籃與酒帽的故事

撰文:S.Nung Tu

 

7月中旬時,幫幾名學生上葡萄酒課程時,講解完氣泡酒的開瓶流程後,介紹了氣泡酒塞與一般軟木塞的差異,也順帶提到了氣泡酒塞上的金屬線圈與金屬蓋,因為英文為Bottle Cap,所以我也一直習慣稱呼這兩者為「酒帽」。而有學員問了一個問題卻把我考倒了,一直以來覺得很理所當然,也沒去思考過的問題…… 是:請問酒帽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?

查詢了資料,竟發現一個意外有趣的事,氣泡酒上的金屬線圈與金屬蓋,竟然沒有統一的中文命名,甚至也沒什麼人為他們命名,先不論中文,連英文似乎也沒有一個專門的稱呼,Wire、Cap、Capsule都有人用。問了一些專家的朋友也無法得到一致性的答案,最後透過香港的專家劉偉民先生告訴我應該是叫做Muselet,在香港中文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稱呼,而他的習慣是稱呼為「金屬線籃」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我用得到的資訊重新搜尋資料並結合一些達人的意見,目前先將金屬蓋定名為「酒帽」,英文為Bottle Cap;而金屬線圈則稱為「線籃(或帽籃)」就像個籃子一樣套住酒帽與瓶塞,英文為Muselet(法文為Musler),有時英文也會用Wire Hoods稱呼之。那麼氣泡酒外層的金屬封套呢,依據習慣,我們稱呼為「酒封」,跟一般葡萄酒的金屬封套(有時是塑料)一樣名稱,英文為Envelope

Beer_bottle_sealed_with_a_cork_and_muselet  564866_361363813952479_1716013267_n   

 

而酒帽與線籃又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呢?

17世紀晚期,香檳之父—Dom Pérignon革新了香檳釀造的工法,並制定了許多規範,最初他使用的是油布與軟木塞封瓶,再以融蠟封套住;但這種保存方式有很多保存的問題,也不安全。到了1844年,一位香檳酒廠(Jacquesson & Fils)的莊主Adolphe Jaqueson發明了以金屬封蓋的方式來固定軟木塞,不過這種最原始的設計在封瓶與開瓶上都非常的不便利,近代的金屬線籃與酒帽則是再經過改良、方便開啟的版本。但目前仍將Jaqueson視為Muselet的發明人,嚴格說起來,Jaqueson其實只是酒帽(Bottle Cap / Plaques de Muselet)的發明者,線籃則是後人再改良過後的版本。

到了20世紀80年代時,印刷技術的提昇,也讓酒帽的收藏價值提昇,不同的香檳廠也會設計不同版本、甚至紀念款式的酒帽,而酒帽也出現了專門的收藏工具,也提昇了香檳的價值感,目前有人統計過香檳酒帽的設計樣式已經超過40,000種,且也有不少高昂拍賣價格的酒帽款式了。

 3137-e1390087686149  

adolphe-jacquesson-capsule  MaisonJacquesson  

 

神秘的6圈線圈

不知道為什麼,關於氣泡酒線籃的線圈,有幾位老師教導我的都是內旋4圈半可以轉開,自己也一直記得的是4圈半這個數字,但此次查資料發現香檳區的線圈需要以6圈才可轉開,目前還沒有經過實驗來比較一般氣泡酒與香檳是否存在差異,如果看到此文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比較看看。

而香檳線籃的線圈需要轉6圈或6圈半,是因為「6」這個數字在香檳區是一個幸運的數字,源自於香檳瓶中那「6」個大氣壓力。

 Muselets_Champagne  

 

參考資料來源:

http://www.sgawinedesign.it/blog-en/foglia/capsule-frammenti-di-storia-icone-del-presente

https://fr.wikipedia.org/wiki/Capsule_de_champagne
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uselet

http://innovation.inpi.fr/le-muselet-de-jacquesson-1845/

 

FB社團「斟酌軒」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version.vin/?fref=ts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斟酌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